查看原文
其他

他杀害了亲生儿女,自以为能够得到幸福

小冠 风车读书
2024-09-08

二审,死刑!

这一男一女,都还不到29岁。

那个男的叫张波,其罪行,是和女友叶诚尘,合谋杀害了一对幼童姐弟——他的亲生骨肉!

2020年11月的一个下午,住在高层塔楼的张波,趁家人外出,将自己的一双儿女,从窗户扔到楼下,眼看着这对小姐弟活活摔死。

然后,他大哭着跑下楼,声称孩子不慎坠落,还张罗着“快叫救护车”……

这场谋杀,是他和情妇叶诚尘谋划已久的。

他俩满心以为,这样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处理掉了两个“累赘”,从此踏上新的“幸福之旅”。

惨案令人震惊——虎毒不食子,相比之下,张波连最凶狠的畜生都不如!

极端的邪恶背后,还有令人震惊的愚蠢。

这对自作聪明的“魔头”,很快就被拆穿伪装,逮捕入狱,双双被判处死刑。他们的恶行,也将自己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。

这令人想到一本书:当代心理学家卢正华《邪恶心理学:看透人心那点坏》

“我只想再来一次葬礼”

张波杀害亲生骨肉,和他情妇叶诚尘,一次次极力撺掇他把孩子杀掉,这一切按常理讲,简直匪夷所思。

他和妻子生下一对小姐弟,不久结识了新欢叶诚尘,和妻子离婚,约定共同抚养孩子。

叶诚尘对此深感不满,对张波说:

这对“拖油瓶”的孩子,会影响我们俩的生活,即使我们结婚成家,每个月也要给这对孩子花一笔抚养费。

起初,张波一直在犹豫,毕竟孩子是他亲生的,见了自己喊爸爸。

他和叶诚尘商量:“你讨厌那对娃子,不和他们见面就可以了。”

但叶诚尘不答应:

“反正只要你有娃,我就绝对不能接受,不能带你去见我妈,不能和你领证结婚!”

从2020年6月到11月,叶诚尘反复催促张波“把那两个小累赘处理掉”

换个正常人,看到女友如此恶毒,会在震惊之下,尽快离开她。

但张波在那几个月里,反而被叶诚尘说动了,丧失了对亲生骨肉的最后一丝感情,代之以恶狠狠的狼眼和杀心。

两个人一起谋划杀害幼子的方法,最终一起想出了伪装不慎坠楼的“妙计”,并付诸实行。

从最底线的家人情感,到对犯罪后果的预判,都变得荡然无存。

——书中对这样的案件,用一个犯罪心理学的经典问题,来进行剖析。

那个问题是:张三在一次葬礼中,看到了一位自己中意的异性,第二天,张三的妹妹死了,被某甲谋害。请问,法外狂徒张三的犯罪动机是什么?

答案是:张三只想再来一次葬礼!

然而,难道只要是葬礼,那位异性就一定会再来吗?这未免太岂有此理了!

尤其是,难打为了“这么点事”,就可以杀死一位家人?况且,人命关天,自己将为此付出怎样的法律代价?

“这些最底线的事理,对于一心为了某个单一目的,既不择手段,又利令智昏的人而言,足以统统弃之不顾。”

张波,和叶诚尘,都是非常典型的此类,邪恶、愚蠢,害人亦害己。

把杀人当作“解决方案”

“有一种人,有着堪比不定时炸弹的危险人格,其特质是:一旦遇到人际冲突,很容易‘动杀心’,或者说,把杀人当作最麻利、最彻底的‘解决方案’。”

仔细想想,书中确实所言非虚,除了张波和叶诚尘,前不久刚被执行死刑的杀人犯洪峤,其案例也很典型。

95后的洪峤,有着很好的家庭条件,有钱有闲,喜欢玩真人版CS,有着健壮的身体和俊朗的外表。

他和女大学生李某相识、相爱,学历不高也没有正当职业的洪峤,对李某的父母吹牛,自称做过特种兵、战地记者。

李某的父母觉得洪峤不是诚实的孩子,在父母的劝说下,李某也对洪峤,从当初的盲目崇拜,到逐渐产生警觉。

在李某的一次次细问之下,满嘴跑火车的洪峤,说话漏洞百出。

李某逐渐发觉,洪峤其实就是个社会混混儿,之前一直欺骗自己,于是和他大吵了几次,并提出分手。

但李某万没想到,洪峤对自己动了杀心。

几天后,洪峤提出和李某去西双版纳旅游,并表示,要给她一个最后的惊喜。

李某想:毕竟而他恋爱了好一阵子,一起玩玩,好聚好散也不错。

但是,李某万没想到,洪峤约了几个狐朋狗友、社会混混,把李某带到西双版纳的山林深处,将她杀害,并和那几个混混一起挖个大坑,将李某的尸身掩埋。

对“人间蒸发”的李某,其家人心急如焚。

洪峤则假装不知,但很快就被认定有重大嫌疑,被立案侦察,其罪行也很快败露无遗。

洪峤受到了法律的惩处,自作自受;

但李某的生命,如此白白失去,再也无法挽回,令人无比惋惜。

人魔之间,相隔一线

书中分析了很多杀人犯的畸形人格,但同时也指出:

我们当中的很多人,往往和这些“魔头”,只有一线之隔。

试想,无论杀害亲生骨肉的张波,及其情妇叶诚尘,还是在分手之前心生歹念、杀害女友的洪峤,在此之前,都并无严重的前科,甚至可说“基本是个好人”。

其家人、朋友、熟人,谁也想不到他们会突然现出凶光,变成屠刀在手的“杀人魔”。

而且被害者,都是他们曾经深爱过的人!

书中指出,犯罪心理学的调查现实,超过85%的普通人——实际比例可能更高——都表示曾在某些时候,萌生过“想要杀死某个人”的念头。

而大多数“想要杀死”的对象,都是和自己关系密切、朝夕相处的人,例如情侣和家人!

如此看来,像张波这样的杀子恶魔,在一些时候,也是我们自己的“心魔”侧影。

只不过,大多数人即使有这样的念头,也会很快自我遏制住,或者随便想想便烟消云散,不会真的将“杀意”付诸实行。

“然而,就像其他很多风险极高、概率极低的事情一样,如果多次重复,有些人就难免‘一时失控’,突然‘翻车’。”

“极端地讲,如果生命足够长,每个人都难免最终在某个时刻失控,内心被邪恶的心魔所操控,做出不可挽回之事。”

仔细想想,确实令人警惕。

包括网上的不少人,对已经落网、再也无法危害他人的罪犯,喊打喊杀,或者为其死刑而喝彩,这其实也是一种“杀意”,一种心魔,也值得反思。

反过来讲,多一个经常自我警惕,时刻将自己的心魔关进笼子里的人,社会上的极端惨剧,就能少一些。

读懂邪恶,是为了更加坚定地向善,永不触碰“屠刀”。


推 荐 阅 读

(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)

请在右下角“点赞” “在看”
第一时间阅读文章

好看的人都在看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风车读书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